耳朵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神经性疼痛等疾病原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1、生理性原因
耳朵进水或气压变化可能导致短暂性耳痛,常见于游泳后或乘坐飞机时。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水分,或通过吞咽动作缓解气压差带来的不适。日常需注意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掏耳,防止损伤耳道。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会导致耳道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流出脓性分泌物。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同时配合使用硼酸酒精溶液进行局部清洁。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游泳。
3、中耳炎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耳内闷胀感、搏动性疼痛及听力下降。急性期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若形成鼓室积液,可能需要进行鼓膜穿刺术。
4、神经性疼痛
三叉神经耳颞支受累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刺痛,常由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诱发。这种情况可服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等神经调节药物,必要时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疼痛剧烈者需排除带状疱疹等特殊感染。
若耳痛伴随发热、听力明显下降或耳道异常分泌物,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耳内镜检查和听力测试。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耳部卫生,避免使用不洁器具掏耳,感冒时正确擤鼻以防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