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抑制血液凝固过程,从而预防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医疗手段。其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风险,适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及术后管理。
抗凝治疗的核心机制是通过干扰凝血因子或血小板功能来延缓血液凝固。例如,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合成,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这类治疗常用于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栓溶解,以及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预防瓣膜血栓形成。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根据INR值调整剂量,而新型口服抗凝药通常无需常规监测。
进行抗凝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与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应注意观察皮肤瘀斑、鼻衄等出血征兆,定期复查凝血功能。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外伤,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若出现呕血、血尿或严重头痛等异常出血表现,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