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针的正确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常包括遵医嘱用药、掌握注射方法、选择合适时间、动态调整剂量以及监测排卵情况等。具体方案需根据个体卵巢功能、激素水平等因素制定,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1、遵医嘱用药
使用排卵针前需完善性激素六项、阴道超声等检查,由医生评估卵巢储备功能。常用药物如尿促性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等,需严格按照处方剂量使用,避免擅自增加药量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2、掌握注射方法
排卵针多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需规范消毒注射部位皮肤。腹部脐周5厘米外区域或上臂三角肌处常作为注射点,注射前排出针管气泡,推注后按压针眼3分钟。初次使用建议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操作。
3、选择合适时间
通常从月经周期第2-5天开始注射,每日固定时间用药以维持血药浓度稳定。促排卵阶段需持续用药7-12天,具体时长根据卵泡发育速度调整,接近排卵期时需遵医嘱注射破卵针。
4、动态调整剂量
用药期间需通过B超监测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厚度,结合血清雌二醇水平变化调整剂量。卵泡日均增长1-2毫米、成熟卵泡达18-22毫米时,提示可调整用药方案。多胎妊娠高风险者需减少剂量。
5、监测排卵情况
末次注射后24-36小时易发生排卵,需通过超声确认卵泡破裂情况。指导患者在排卵前后24小时内同房,或安排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操作。周期中若出现腹痛、腹胀等卵巢过度刺激症状需立即就诊。
使用排卵针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日记录基础体温变化,配合排卵试纸监测激素峰值。每个月经周期用药不宜超过1个疗程,若连续3个周期未孕需重新评估治疗方案。用药后妊娠者需加强孕早期监测,警惕多胎妊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