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如何去除肺中寒气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肺中寒气多因外感寒邪或体质虚寒导致肺气失宣,属于中医范畴的“寒邪犯肺”或“肺寒证”。一般可通过中药调理、艾灸拔罐、饮食调整、运动疗法及日常防护等方法改善,需根据体质辨证施治。

1、中药调理

肺中寒气较重时,可在中医师指导下选用温肺散寒的方剂,例如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若伴有咳嗽痰白,可配伍紫菀、款冬花等温润化痰药物。虚寒体质者常加入黄芪、党参补益肺气,但需避免自行用药。

2、艾灸拔罐

艾灸肺俞穴、大椎穴等可温通经络,每次灸15-20分钟至皮肤微红。拔罐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留罐5-8分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外治疗法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烫伤或留罐过久损伤皮肤。

3、饮食调整

日常可食用生姜红糖水、羊肉萝卜汤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瓜果。山药、百合煮粥可健脾润肺,红枣桂圆茶适合气血不足者。饮食需长期调理,急性外感寒邪时需配合药物治疗。

4、运动疗法

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重点加强呼吸吐纳训练。每天晨起深呼吸10分钟,配合扩胸运动提升肺气。运动后及时擦汗避风,避免二次受寒。

5、日常防护

注意颈背部保暖,尤其季节交替时佩戴围巾。居室保持通风但避免直吹冷风,睡眠时穿高领睡衣。冬季可使用暖贴敷贴肺俞穴区域,维持局部温度。

肺寒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黄痰、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排查肺炎等器质性疾病。中药方剂需定期复诊调整,艾灸频率建议每周2-3次为宜。体质调理通常需要1-3个月周期,治疗期间忌食海鲜等发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