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通常需要通过视力检查、验光检查、眼底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案需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1、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是判断近视的基础步骤,主要分为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测试。检查时需站在5米距离外辨认标准对数视力表的“E”字符缺口方向,医生会根据最小可辨识视标确定视力值。若裸眼视力低于正常范围(1.0),可能提示近视。部分情况下还需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晶状体等结构。
2、验光检查
验光分为客观验光和主观验光两种类型。客观验光通过电脑验光仪自动测量屈光度,快速筛查近视、远视和散光的度数范围。主观验光需患者佩戴试镜架,医生通过更换不同度数的镜片进行精细调整,直至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对于青少年,通常还需使用散瞳验光消除调节痉挛的影响,获得更准确的屈光状态。
3、眼底检查
高度近视或视力骤降者需进行眼底检查,通过直接检眼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视网膜结构。重点检查有无豹纹状眼底、视盘弧形斑、黄斑出血等病理性改变。若发现视网膜裂孔、脱离等并发症,需及时转诊至眼科进行干预。
建议青少年每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成年人每年检查一次。日常需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若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完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