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体位性低血压是怎么回事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因素有关。日常中若反复出现站立时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卧床或久蹲后突然站立时,血液因重力作用积聚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可能导致血压短暂下降。此外,高温环境、饮水不足引起的脱水会降低血容量,进一步影响血压调节能力。这类情况通常通过缓慢改变体位、补充水分后可缓解,无明显伴随症状。

2、神经系统疾病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诱因,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疾病会损害压力感受器反射弧,导致血管收缩反应延迟。患者除体位性血压波动外,常伴有排尿异常、出汗减少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需通过神经传导检测等专科检查确诊。

3、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会降低心脏泵血效率,当体位改变时心脏无法及时增加输出量。严重贫血、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造成的循环血量不足或外周阻力下降,也会加剧直立时的血压下降幅度,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心悸、胸痛等典型心血管症状。

日常建议避免突然起身,站立前可做踝泵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若症状频繁发作,需完善卧立位血压监测、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氢可的松、米多君等药物改善血管张力,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