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下坠感可能是生理性原因引起,也可能与盆腔器官脱垂、盆腔炎、子宫肌瘤等疾病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子宫增大或经期盆腔充血时,可能因重力作用或局部组织受压而出现短暂的下坠感,通常休息后可缓解。这类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治疗,日常注意避免久站或过度劳累即可。
2、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肌松弛可能导致子宫、阴道等器官下垂,表现为下腹坠胀、阴道肿物脱出,严重时可伴随尿失禁。轻症患者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改善,如凯格尔运动;中重度脱垂需遵医嘱使用子宫托或进行手术修复,如阴道封闭术。
3、盆腔炎
细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症可引起下腹持续性坠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活动后症状加重。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或甲硝唑片口服,同时需卧床休息并避免性生活。
4、子宫肌瘤
较大的子宫肌瘤可能压迫盆腔,导致下腹坠胀、经量增多等症状。无症状的小肌瘤可定期观察;若肌瘤直径超过5cm或引起严重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治疗或手术切除。
日常需避免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出现异常出血、发热或疼痛加剧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超声、内诊等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