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可能是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受凉以及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的,可通过药物及生活调理进行改善,同时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一、原因
1.病毒感染
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进入人体,侵犯上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塞、流涕等症状。
2.免疫力下降
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存在慢性疾病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呼吸道防御能力减弱,易被病原体侵袭。
3.受凉
寒冷刺激可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下降,病毒更易定植繁殖。
4.接触传染源
与感冒患者密切接触或触摸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及时清洁双手,可能通过眼、鼻等部位感染。
二、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
若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解热镇痛药;咳嗽严重者可选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缓解。
2.抗病毒治疗
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
3.生活调理
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ml,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以缓解呼吸道不适。
三、注意事项
1.若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2.患病期间应佩戴口罩,咳嗽时用纸巾遮挡口鼻,使用过的纸巾需密封处理。
3.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日常注意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密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