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后余沥可能与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行为训练等方法改善,日常需注意避免憋尿。
一、原因
1.前列腺增生
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增大的腺体压迫尿道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无法完全排出,常伴随尿频、尿急。
2.尿路感染
细菌感染尿道或膀胱时,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尿道黏膜水肿,导致排尿后仍有残留尿液,部分患者出现尿痛、血尿。
3.膀胱功能障碍
因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神经调控异常,导致膀胱无法完全排空,常见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或脊髓损伤患者。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前列腺增生可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胶囊、非那雄胺片等;尿路感染常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膀胱肌无力可用盐酸米多君片改善。
2.行为训练
通过定时排尿、盆底肌锻炼等方式增强膀胱收缩功能,减少残余尿量。
3.手术治疗
严重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道狭窄者需行尿道扩张术。
三、注意事项
1.避免长时间憋尿,保持每日饮水量约1500~2000ml,但睡前2小时减少饮水。
2.若伴随发热、腰痛或血尿,需及时就诊排除肾盂肾炎等并发症。
3.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糖,定期监测膀胱功能,避免神经损伤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