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晚上睡觉抽搐是怎么回事?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晚上睡觉抽搐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所致,如肌肉疲劳或缺钙,也可能与癫痫、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诱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就医检查。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

白天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夜间睡眠时肌肉放松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自主抽搐。此外,钙元素摄入不足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引发短暂抽搐。

2.癫痫

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可引起肢体抽搐,常伴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等症状,发作时间多在夜间睡眠期。

3.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腹泻等原因导致血液中钾、钠、镁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干扰神经传导功能,出现肌肉痉挛。

二、治疗方法

1.生理性处理

睡前适度拉伸肌肉,每日补充300ml牛奶或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钙剂。

2.抗癫痫治疗

确诊癫痫者可遵医嘱使用卡马西平片、左乙拉西坦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药物控制发作。

3.调节电解质

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等纠正离子紊乱。

三、注意事项

夜间频繁抽搐超过每周2次,或伴随大小便失禁、咬舌等症状时,需及时进行脑电图、血电解质检测。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兴奋性饮料,床铺温度建议维持在25℃左右以降低肌肉紧张度。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