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颜色发黑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宫寒、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炎症等病理性原因导致,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若伴随腹痛或异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
久坐或经血排出不畅时,血液在宫腔停留时间延长,血红蛋白被氧化导致颜色变深,通常无其他不适。
2.宫寒
中医认为寒凝血瘀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经血颜色发黑,常伴有痛经、血块增多等症状。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病灶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异常,影响经血顺畅排出,可能伴随严重痛经和经期延长。
4.妇科炎症
子宫内膜炎或宫颈炎可能导致经血与炎性分泌物混合,出现颜色改变,多伴有异味或瘙痒。
二、治疗方法
1.宫寒调理
可遵医嘱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等温经散寒的中成药,配合艾灸关元穴改善症状。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常用地诺孕素、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必要时需腹腔镜手术治疗。
3.妇科炎症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甲硝唑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配合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联合治疗。
三、注意事项
1.观察经期变化,若连续2-3个月周期出现经色发黑且伴有腹痛,需及时妇科检查。
2.经期避免冷水洗浴,穿着保暖衣物,适当热敷下腹部促进血液循环。
3.每年进行妇科超声和宫颈TCT筛查,炎症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