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中间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脊椎疾病、内脏疾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休息、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日常需注意调整姿势。
一、原因
1.肌肉劳损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如久坐、搬重物等,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纤维损伤,引发酸痛、僵硬感。
2.脊椎疾病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脊椎退行性病变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放射性疼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也可能引起脊椎及周围组织疼痛。
3.内脏疾病
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背部牵涉痛,疼痛多呈持续性,可能伴随发热、腹痛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休息与热敷
急性肌肉劳损时可卧床休息,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止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能需要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等抗风湿药物。
3.手术治疗
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时,可考虑椎间盘切除术或微创介入治疗。
三、注意事项
1.避免长时间保持弯腰、低头等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
2.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下肢麻木、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脊椎或内脏病变。
3.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游泳、瑜伽等运动增强背部肌肉力量,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