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发麻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与神经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或代谢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一、原因
1.生理性因素
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穿着过紧的鞋子可能压迫足跟局部神经和血管,导致短暂性麻木。适当休息或更换鞋子后通常可缓解。
2.神经受压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可能压迫支配足跟的神经分支,表现为麻木、刺痛感,常伴有腰部或下肢放射痛。
3.血液循环障碍
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硬化等疾病会影响足部血液供应,导致局部缺血性麻木,可能伴随皮肤温度降低或颜色改变。
4.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病因,高血糖状态会损害末梢神经功能,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麻木,常伴蚁行感或灼热感。
二、治疗方法
1.物理治疗
热敷、按摩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腰椎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
2.药物治疗
神经损伤者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糖尿病患者需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控制血糖。
3.手术治疗
严重腰椎间盘突出或血管闭塞患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
三、注意事项
1.避免久站久坐,每1小时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
2.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
3.若麻木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警示症状,应立即就诊神经科或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