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的形成通常与口腔卫生不佳、饮食习惯、唾液成分改变、牙齿排列不齐以及吸烟等因素有关。日常可通过加强清洁、洗牙等方式改善,但需注意维护口腔健康。
一、原因
1.口腔卫生不佳
未及时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菌斑堆积,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
2.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糖、高淀粉或黏性食物,易残留于牙缝或龈缘,为细菌提供滋生环境。
3.唾液成分改变
唾液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时,容易与菌斑结合并沉积于牙齿表面形成结石。
4.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拥挤或错位会增加清洁难度,导致局部菌斑堆积并钙化。
5.吸烟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改变口腔环境,促进菌斑矿化并加速牙结石形成。
二、治疗方法
1.加强日常清洁
使用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
2.专业洗牙
通过超声波洁治术去除已形成的牙结石,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
3.调整饮食
减少甜食摄入,进食后及时漱口或咀嚼无糖口香糖,减少食物残留。
4.牙齿矫正
若存在牙齿排列问题,可通过正畸治疗改善清洁条件,降低结石复发风险。
5.戒烟
减少烟草对口腔环境的破坏,改善唾液分泌状态。
三、注意事项
1.定期口腔检查
早期发现牙结石可及时处理,避免发展为牙龈炎或牙周病。
2.正确使用牙具
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暴力刷牙导致牙龈萎缩。
3.合并其他口腔问题者(如龋齿、牙龈出血)需同步治疗,维持整体口腔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