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少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肾脏疾病、尿路梗阻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可以通过补液、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原因
1.生理性原因
若日常饮水量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体液流失,机体处于脱水状态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维持水分平衡。此时可能伴随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
2.肾脏疾病
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尿量减少,常伴有水肿、血压升高等表现。
3.尿路梗阻
输尿管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造成尿液排出受阻,导致膀胱内残余尿增多而实际排出量减少,可能伴随排尿疼痛、尿线变细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补液治疗
若因脱水引起,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补充水分,同时需增加每日饮水量。
2.药物治疗
肾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感染患者需用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尿路结石患者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解除梗阻,前列腺增生者可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三、注意事项
1.若尿量持续减少超过400毫升/天,或伴有发热、腰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完善尿常规、超声等检查。
2.避免自行滥用利尿药物,以免加重电解质紊乱。日常应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高温环境下需额外补充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