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物理降温有哪些方法

刘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物理降温的方法通常包括温水擦拭、冰袋冷敷、使用退热贴、补充水分以及适当散热等,适用于发热但未伴随寒战或大量出汗的情况。若体温持续不退或超过38.5℃,建议及时就医。

1、温水擦拭

可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轻轻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促进毛细血管扩张,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每次擦拭时间建议控制在10-20分钟,避免擦拭胸前区或足底等敏感部位。

2、冰袋冷敷

将冰袋包裹干毛巾后放置于前额、腋下等部位,利用冰的传导作用降低局部温度。需注意单次冷敷不超过30分钟,防止冻伤。冰袋不宜直接接触皮肤,尤其婴幼儿使用时需密切观察皮肤状态。

3、退热贴

凝胶状退热贴可通过水汽化吸热的物理原理实现持续降温,通常能维持4-8小时效果。使用时需避开眼睛、口鼻等部位,按说明书定期更换。此类方法更适合配合药物降温使用。

4、补充水分

发热时多饮用温水或淡盐水,通过增加排尿和排汗促进散热。建议每小时补充100-200ml液体,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适当饮用新鲜果汁可补充电解质,但糖尿病患者需谨慎。

5、适当散热

减少过多衣物覆盖,保持室温在24-26℃。避免传统“捂汗”方式,特别是婴幼儿需保持手脚温暖的同时保证躯干散热。可打开空调或使用电风扇促进空气流通,但需避免冷风直吹。

进行物理降温时应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若体温持续高于39℃超过2小时,或伴随意识改变、抽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使用物理降温时,建议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