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出血疼痛可能与痔核增大、排便摩擦、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当内痔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痔核表面的黏膜组织可能因血液循环障碍或外力作用出现损伤,从而引发相关症状。
1、痔核增大
内痔患者肛门静脉丛长期充血扩张,导致痔核体积增大。当痔核表面黏膜因压力过大或摩擦破裂时,可能引发出血症状。同时增大的痔核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末梢,引发肛门坠胀或疼痛感。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奥司明片、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药物改善静脉回流。
2、排便摩擦损伤
干硬粪便通过肛管时,可能直接摩擦内痔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反复摩擦还可能造成黏膜糜烂,形成持续性渗血。排便时的机械性刺激会激活肛门痛觉神经,引发刀割样疼痛。此类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痔疮止血颗粒等药物促进黏膜修复。
3、炎症刺激
内痔黏膜破损后容易继发感染,炎性分泌物会持续刺激局部组织,导致肛门灼痛和出血量增加。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肛周潮湿、瘙痒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可配合使用红霉素软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需进行痔切除术等外科干预。
日常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便后可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久坐久站,规律进行提肛运动。若出现持续性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到肛肠科进行肛门指诊或肠镜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