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除湿常用药材包括茯苓、白术、薏苡仁等,需根据具体症状和体质在中医指导下使用。
1、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中医认为其通过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体内多余水湿排出,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常与白术、桂枝等配伍使用。
2、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其通过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湿浊内停,适用于脾虚湿盛引起的腹胀、便溏,常与茯苓、党参等搭配,增强祛湿效果。
3、薏苡仁
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归脾、胃、肺经,可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其药性缓和,既能祛湿又不伤正气,常用于湿热引起的关节疼痛或水肿,可单独煮粥或与赤小豆、山药同用。
使用中药祛湿需经中医辨证,明确湿邪类型(如寒湿、湿热)。日常建议避免久处潮湿环境,减少生冷油腻食物摄入,适当运动促进代谢。若湿气重伴随乏力、舌苔厚腻等症状持续,应及时就诊调整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