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脓肿是如何形成的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肝脓肿的形成可能与细菌感染、阿米巴原虫感染、其他疾病或创伤等因素有关。当肝脏受到病原体侵袭或局部组织损伤时,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和脓液积聚,从而形成脓肿。

1、细菌感染

细菌性肝脓肿是最常见的类型,病原体通常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细菌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门静脉系统扩散或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至肝脏。例如,胆管结石或胆道感染时,细菌可经胆管上行至肝内胆管,引发局部化脓性病变。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2、阿米巴原虫感染

阿米巴性肝脓肿多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引起。寄生虫通过肠道感染后,经门静脉侵入肝脏,导致肝细胞溶解坏死并形成脓腔。这类脓肿常表现为长期低热、肝区钝痛,粪便中可能检测到阿米巴滋养体。治疗可选用甲硝唑、氯喹等抗阿米巴药物,必要时需穿刺引流。

3、其他原因

肝外伤、肝脏手术后继发感染、糖尿病控制不佳导致免疫力下降等情况,也可能增加肝脓肿风险。此外,真菌感染或肝内肿瘤坏死继发感染时,可能形成特殊类型脓肿。此类患者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对应药物,如氟康唑等抗真菌药,并结合外科清创处理。

若出现持续发热、肝区压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超声、CT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或穿刺引流,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控制基础疾病,降低感染风险。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