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局部热敷、药物治疗等方式快速缓解,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常见的缓解方式主要包括避免刺激性饮食、热敷腹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等,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1、调整饮食
胃痛发作时需立即停止进食辛辣、生冷或油腻食物,如辣椒、冰饮、肥肉等。可适量饮用温开水或米粥等易消化流食,减少胃酸分泌对胃壁的刺激。若伴有胃酸反流,建议采取半坐卧位姿势休息。
2、局部热敷
使用40℃左右的热水袋或暖贴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热力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缓解平滑肌痉挛,对受寒或消化不良引发的胃痛效果较明显。操作时需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
3、药物治疗
胃痛频繁发作时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片、雷尼替丁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这类药物能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缓解急性疼痛。需注意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需空腹服用效果更佳。
4、调整姿势
胃胀痛时可尝试跪趴姿势,双膝跪床、上身俯卧并将头部转向侧面,该体位能通过重力作用促进胃内气体排出。保持深呼吸状态5-10分钟,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效果更佳。
5、就医治疗
若伴随呕血、黑便、持续绞痛或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胃溃疡、急性胃炎等器质性疾病。需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解痉药或安排静脉补液治疗。
日常需注意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空腹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胃痛缓解后建议保持1-2天的清淡饮食,若每周发作超过3次或出现体重下降,需到消化内科进行碳13呼气试验等检查排除幽门螺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