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时通常可以遵医嘱服用退烧药,但需要根据体温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用药。若体温未超过38.5℃,一般建议优先采取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药物退热。
退烧药的主要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来调节体温中枢,从而达到退热效果。但用药前需确认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或肝肾疾病等禁忌证,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若发热由细菌感染引起,还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原发疾病。
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遵循说明书剂量,避免过量服用导致肝肾损伤。用药期间需多饮水并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出现皮疹、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特殊人群如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