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糖尿病控制血糖通常可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方法综合管理。具体方案需根据孕妇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制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饮食调整
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每日可分5-6餐进食,避免单次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需注意严格限制精制糖和甜食,但需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所需营养。
2、适当运动
在无禁忌证情况下,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推荐餐后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方式,运动时需监测胎动情况,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能正常对话为宜,出现腹痛或阴道流血应立即停止。
3、血糖监测
每日需监测空腹及三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精准血糖仪测量。空腹血糖应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6.7mmol/L。建议记录血糖日志,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及时向产科医生反馈异常数值。
4、药物治疗
经饮食运动控制1-2周后血糖仍不达标者,需启动胰岛素治疗。常用胰岛素包括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根据血糖谱选择基础或餐时胰岛素。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注意防范低血糖风险,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5、健康教育
定期参加妊娠糖尿病管理课程,掌握血糖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等技能。建议每2周进行产科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必要时进行营养科会诊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
孕期血糖控制需产科与内分泌科医生共同管理,建议每周定期复诊。除严格遵循治疗方案外,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焦虑。若出现视力模糊、尿酮体阳性或胎动异常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产后6-12周应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糖尿病转归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