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引起发烧可能与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化脓性病变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若出现持续性发热或腹痛加重,建议尽早就医明确病因。
1、炎症反应
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免疫系统会释放大量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患者常伴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退热,同时需配合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
2、细菌感染
阑尾管腔阻塞后,肠道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大量繁殖并侵入阑尾壁,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入血后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通常选择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静脉给药。
3、化脓性病变
当炎症进展至化脓阶段,阑尾组织发生坏死并形成脓液,大量坏死细胞释放致热原进入血液循环。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39℃以上)、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腹部CT检查可见阑尾肿胀伴周围渗出。此阶段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多需通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清除病灶,术后继续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阑尾炎属于急腹症,发病后24-48小时病情可能快速进展。若出现发热超过38.5℃、腹痛范围扩大或意识改变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需特别注意,自行服用退烧药可能掩盖病情变化,所有抗生素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术后患者应保持切口清洁,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感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