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的视力问题通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有关,可通过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及定期检查等方式改善。具体方案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情况制定。
1、控制血糖
长期高血糖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原因。患者需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及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0mmol/L,以延缓病情进展。
2、药物治疗
对于黄斑水肿患者,可遵医嘱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如阿柏西普、雷珠单抗,或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植入剂,这些药物能减少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改善视物模糊、变形等症状。
3、激光治疗
针对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等情况,可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封闭渗漏血管,防止病变范围扩大。该治疗需分3-4次完成,每次间隔1个月,可降低50%以上视力丧失风险。
4、手术治疗
玻璃体积血严重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积血,松解视网膜牵拉。术后约70%患者视力可稳定或改善,但需配合术后抗炎治疗。
5、定期检查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每年接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或OCT检查。出现视力骤降、视物缺损等情况需立即就诊,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失明风险。
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化治疗,避免擅自停用降糖药物。日常需监测血糖波动,保持血压低于130/80mmHg,戒烟并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飞蚊症加重或视野遮挡等症状,应及时至眼科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