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松质和骨密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布位置、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等方面。骨松质多位于骨骼内部,呈疏松多孔状;骨密质则分布于骨骼外层,结构致密坚硬。
1、分布位置
骨密质主要分布于长骨的骨干、扁骨的外层及短骨表面,形成坚固的外壳。例如股骨中部主要由骨密质构成,能承受较大机械负荷。骨松质多见于长骨两端、椎骨内部及扁骨板障内,如脊椎骨内部的蜂窝状结构即为骨松质。
2、结构特点
骨密质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哈弗斯系统,孔隙率仅占5%-10%,显微结构排列规整。骨松质由大量交织成网的骨小梁构成,孔隙率高达50%-90%,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这种构造使骨松质具有更大的表面积,更利于物质交换。
3、生理功能
骨密质主要承担机械支撑功能,其抗压强度可达130-200MPa,能够有效抵抗外力冲击。骨松质具有造血和代谢调节作用,内含红骨髓可产生血细胞,同时通过骨小梁的应力分布缓冲压力,如在跟骨中可吸收步行时70%的冲击能量。
日常应注意通过钙质摄入和负重运动维持骨密度,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易骨折现象,应及时就医检查骨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