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缓解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休息制动、冷敷处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案。若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
1、休息制动
肌腱炎多因过度劳损导致肌腱及周围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制动患处,避免继续牵拉或摩擦加重损伤。日常需减少患肢负重,必要时使用支具固定关节,促进炎症消退。
2、冷敷处理
急性期48小时内可采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低温可收缩局部血管,减轻组织渗出和水肿,从而缓解疼痛及肿胀症状,但需避免冻伤皮肤。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以减轻炎症反应。外用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也可局部镇痛。
4、物理治疗
慢性期或恢复期可通过超声波、冲击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代谢。康复训练如离心收缩锻炼可增强肌腱强度,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二次损伤。
5、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肌腱撕裂、断裂等严重病变,需行手术修复受损肌腱,术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开放性手术或关节镜微创手术的选择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
患者日常应避免过度使用患肢,运动前做好热身,必要时佩戴护具保护肌腱。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或夜间静息痛,需尽早就诊排除其他疾病,严格遵医嘱治疗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