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具体原因需结合伴随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暂时性脚肿。穿鞋过紧、妊娠期水肿或高盐饮食也可能引起此类症状。一般通过抬高下肢、适当活动或调整饮食后,水肿可自行缓解。
2、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患者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常出现下肢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咳嗽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3、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竭患者因蛋白丢失或水钠排泄障碍,易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尿液可能出现泡沫增多。治疗常用缬沙坦胶囊、氢氯噻嗪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
4、肝脏疾病
肝硬化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常伴随腹水及下肢水肿。可能出现黄疸、蜘蛛痣等体征。治疗包括输注人血白蛋白、使用螺内酯片,同时需限制液体摄入量。
5、下肢静脉血栓
单侧下肢突发肿胀伴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时,需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急性期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后期可穿医用弹力袜预防复发。
若脚肿持续存在或伴有胸闷、尿量减少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心脏超声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使用利尿剂,同时注意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日常应控制钠盐摄入,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