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与多动症在核心症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抽动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或发声,而多动症以注意力缺陷和过度活动为核心特征。
1、核心症状
抽动症患者常出现不自主、重复的肌肉抽动,如眨眼、耸肩或喉咙发声,这些动作通常难以主观抑制。多动症则以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主要表现,例如无法专注完成任务、坐立不安或打断他人谈话。
2、发病机制
抽动症可能与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及多巴胺系统失调有关,部分病例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多动症主要涉及前额叶皮层功能发育异常,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代谢失衡密切相关。
3、诊断标准
抽动症诊断需符合DSM-5中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持续1年以上的标准。多动症诊断要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在12岁前出现,且持续6个月以上并在多个场景中影响功能。
4、治疗方法
抽动症轻症可采用行为疗法,中重度可能使用阿立哌唑、硫必利等药物。多动症主要使用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中枢神经兴奋剂,配合认知行为训练和家长教育。
若发现孩子存在异常行为表现,建议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专业医生将通过详细问诊、量表评估及必要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切勿自行判断或随意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