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牙槽骨吸收
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慢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牙并不松动。一般在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以上时,特别是牙齿个面的牙槽骨均有吸收时,临床冠根比例失调,使牙松动度逐渐增大。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牙根短小或呈锥形者比粗而长的牙齿容易松动。
2.咬合创伤
有咬合创伤时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但单纯的咬合创伤并不会引起牙周袋的形成。当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复,牙齿动度恢复正常。当患有牙周炎的牙齿同时伴有咬合创伤时,可以使动度明显加重。常见的引起咬合创伤的原因有夜磨牙、紧咬牙、早接触及牙尖干扰、过高的修复体及正畸加力过大等。急性外伤也可使牙松动,甚至脱臼。
3.牙周膜的急性炎症
如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等可使牙明显松动,这是由于牙周膜充血水肿及渗出所致。急性炎症消退后牙齿可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4.牙周翻瓣手术后
由于手术的创伤及部分骨质的去除,以及组织水肿,牙齿有暂时性动度增加。一般在术后数周牙齿即能逐渐恢复稳固。
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可有牙齿动度轻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