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遗传因素焦虑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若直系亲属存在焦虑症病史,后代患病概率可能增加。但遗传并非唯一因素,还需结合其他诱因共同作用。若确诊焦虑症,一般可遵医嘱使用阿普唑仑片、劳拉西泮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进行抗焦虑治疗。
2.神经递质失衡大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异常时,可能影响情绪调节功能,导致持续紧张、恐惧等焦虑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心悸、手抖等躯体化症状,可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检查辅助诊断,临床常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氟西汀胶囊、度洛西汀肠溶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
3.心理因素具有敏感多疑、追求完美等性格特质的个体,在遭遇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等应激事件时,易产生过度担忧的心理反应。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可能诱发广泛性焦虑障碍,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改善,必要时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控制病情。
若出现持续6个月以上的过度焦虑,且伴有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实验室检查等明确诊断后,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