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可能导致贫血、认知功能受损、皮肤黏膜改变、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具体影响与缺铁程度及持续时间有关。长期缺铁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并增加心血管负担。建议及时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1.缺铁性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生成不足,进而引发贫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心悸、气短等缺氧表现。
2.认知功能受损铁元素参与神经递质合成和髓鞘形成,儿童缺铁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成人可能出现思维迟钝、工作效率下降,长期缺铁还可能影响情绪调节能力。
3.皮肤黏膜改变铁缺乏会影响细胞再生修复,可能导致口角炎、舌炎等黏膜病变。皮肤可能出现干燥、脱屑,指甲变薄易脆,严重时出现匙状甲等特征性改变。
4.免疫功能下降铁元素对淋巴细胞增殖和吞噬细胞功能有重要作用。缺铁人群易发生反复感染,伤口愈合速度减慢,疫苗接种效果可能受到影响。
5.生长发育异常婴幼儿缺铁可能导致运动发育迟缓,青少年可能出现生长停滞。孕妇缺铁可能增加早产风险,影响胎儿神经发育,严重时可导致胎盘供氧不足。
日常应注意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红肉等,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出现疑似缺铁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白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需遵医嘱,避免自行补充过量引发铁过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