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痣一般指皮赘,医学上称为软纤维瘤或软垂疣,其形成可能与皮肤老化、摩擦刺激、代谢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若肉痣体积较大或短期内变化明显,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1、皮肤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逐渐减少,表皮细胞代谢减缓,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松弛下垂,形成柔软的肉色或褐色小肿物。这类皮赘常见于中老年人颈部、腋下等部位,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若影响外观可通过激光或液氮冷冻治疗去除。
2、摩擦刺激长期佩戴项链、衣物反复摩擦颈部皮肤,或腋下皮肤持续受到挤压时,可能刺激表皮细胞异常增生。这种慢性机械刺激会导致局部形成带蒂的软纤维瘤,治疗时可选择二氧化碳激光灼除或手术剪除。
3、代谢异常肥胖、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患者体内代谢紊乱,可能引起皮肤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这类患者的皮赘常多发于皮肤皱褶处,需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等药物改善皮肤角化。
4、病毒感染部分皮赘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病毒可能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导致表皮细胞增殖形成丝状或指状突起。此类皮赘具有传染性,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或采用液氮冷冻治疗。
肉痣多为良性病变,但需注意观察其颜色、形状变化。若皮赘突然增大、破溃出血或周围出现卫星灶,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日常需避免搔抓、摩擦皮赘,保持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