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冯翠平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腹直肌分离是指腹部正中两侧的腹直肌因腹部白线过度拉伸变薄,导致左右腹直肌间距增大的现象。这种情况常见于孕期女性,但也可能由肥胖、腹部手术等因素引起。

1、原因

怀孕期间子宫增大是主要诱因,随着胎儿成长,增大的子宫会持续牵拉腹壁,导致腹白线胶原纤维断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胎儿过大时更为明显。肥胖人群因腹部脂肪堆积持续压迫也可能引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同样可能导致肌肉分离。

2、症状

典型表现为腹部正中纵向隆起,尤其在做卷腹动作时可见明显凹陷沟。伴随症状包括腹部无力感、腰背部代偿性疼痛,严重者可能出现腹部脏器移位。产后女性常合并盆底肌功能障碍,出现漏尿等症状。

3、诊断方法

临床常用触诊法测量脐上、脐中、脐下三个部位的腹直肌间距,两指宽度以上可确诊。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分离距离,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评估肌肉筋膜状态,同时可排除腹壁疝等并发症。

产后女性建议在分娩6周后开始专业评估。日常可通过仰卧屈膝自测:手指垂直放入脐部上方,做抬头动作时感受肌肉边缘。分离超过3指宽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盲目进行腹部训练加重分离。治疗方案应根据分离程度个性化制定,轻中度可通过康复训练改善,重度需手术修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