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体期是什么

冯翠平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黄体期是指女性月经周期中排卵结束至下次月经来潮前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与黄体形成、激素水平变化及子宫内膜状态密切相关,是月经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时间范围

黄体期一般持续14天左右,但因个体差异可能波动在10-16天。其开始时间为成熟卵泡排出卵子后,结束于子宫内膜脱落形成月经前。临床常用排卵试纸监测或基础体温测量法帮助判断该阶段。

2. 生理变化

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细胞在促黄体生成素作用下形成黄体,开始大量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这两种激素协同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持续增厚至8-12mm,腺体分泌营养液,血管增生扩张,为受精卵着床创造适宜环境。若未受孕,黄体在9-10天后逐渐退化。

3. 相关症状

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引起基础体温上升0.3-0.5℃,部分女性会出现乳房胀痛、下腹坠胀等生理现象。情绪方面可能出现焦虑、烦躁等波动,这与激素水平变化影响神经递质有关。少数女性还会出现食欲改变、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若黄体期出现严重腹痛、异常出血或经前期症状显著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黄体功能。存在生育需求的女性,可通过监测基础体温变化把握最佳受孕时机。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