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日照不足、吸收障碍、肝肾疾病等因素有关。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引起骨骼健康问题,建议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就医干预。
1、日照不足人体皮肤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长期缺乏户外活动、过度防晒或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群,维生素D合成减少。这类人群可能出现骨骼疼痛、肌肉无力等症状,日常需适当增加阳光暴露时间,如每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晒太阳15-30分钟。
2、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乳糜泻或肝胆疾病可能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的吸收。患者常伴有慢性腹泻、脂肪泻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或胰酶肠溶胶囊改善消化功能。
3、肝肾疾病严重肝病或慢性肾病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使其无法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形式。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护肝,或结合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同时监测血钙、磷及维生素D水平。
日常需注意平衡膳食并保持适度户外活动,若出现反复乏力、骨骼疼痛或抽筋等症状,建议就医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