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血铜高的原因与危害

谢正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血铜高可能与遗传代谢疾病、肝脏疾病、铜摄入过多、急性铜中毒或其他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蓄积可能引发多器官损伤。

1、遗传代谢疾病

威尔逊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代谢障碍,铜在肝脏、大脑等部位异常沉积。患者可能出现肝区疼痛、黄疸、震颤等症状。该病需使用青霉胺、曲恩汀等铜螯合剂促进铜排泄,或使用锌剂减少肠道铜吸收。

2、肝脏疾病

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可因胆汁排泄受阻导致铜在肝脏蓄积,加重肝细胞损伤。患者常伴有皮肤瘙痒、乏力、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奥贝胆酸片等药物改善胆汁淤积。

3、铜摄入过多

长期饮用铜污染的水源、使用铜制炊具烹饪酸性食物,可能导致铜摄入过量。职业性接触铜矿或工业铜化合物的人群也可能出现慢性铜中毒,表现为恶心、腹痛、肝酶升高等。需脱离污染环境并遵医嘱进行保肝治疗。

4、急性铜中毒

误服硫酸铜等铜盐可引发急性中毒,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呕血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溶血、急性肾衰竭。需立即洗胃清除毒物,并静脉注射依地酸钙钠等金属解毒剂。

5、其他疾病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可能伴随血铜升高,因肿瘤细胞代谢异常或组织破坏导致铜离子释放入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

血铜过高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肾小管损伤、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等严重后果。日常需避免接触铜污染源,使用铜制品时注意避免盛放酸性液体。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黄疸、震颤或乏力,应及时到肝病科或神经内科就诊,完善血清铜、尿铜及基因检测等检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