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活动度的正常范围通常包括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四个方向。背伸约为20°-30°,跖屈为40°-50°,内翻和外翻各约35°左右,但具体范围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
1、背伸
背伸是指足部向上勾脚的动作,正常活动范围约为20°-30°,这一动作主要由胫骨前肌等肌肉控制,完成行走时足跟离地的动作。若背伸受限,可能影响步态稳定性,常见于跟腱挛缩或踝关节损伤。
2、跖屈
跖屈是足部下压的动作,正常活动度在40°-50°之间。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是主要参与肌肉,支撑跳跃或踮脚动作。跖屈幅度不足可能与跟腱炎、踝关节僵硬相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
3、内翻
内翻指足底向内侧翻转的活动,正常范围约35°。该动作依赖胫骨后肌群,帮助维持足弓结构。内翻过度可能导致踝关节扭伤,而活动度下降常见于慢性关节炎或韧带钙化。
4、外翻
外翻为足底向外侧翻转的运动,正常幅度同样约35°。腓骨肌群主导此动作,与内翻共同调节行走平衡。外翻受限可能提示腓骨肌腱炎,需通过肌力测试和关节触诊鉴别。
日常活动中若发现踝关节活动受限、疼痛或肿胀,建议尽早就医。医生可能通过体格检查、X线或MRI评估关节结构,排除骨折、韧带撕裂或神经损伤等问题,避免延误康复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