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双虚属于中医证候,可能与气血生成不足、慢性失血、久病耗损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若长期存在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气血生成不足
长期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可能导致水谷精微无法有效转化为气血,从而引发气血双虚。这类患者常伴随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归脾丸、八珍丸等中成药,同时配合山药、大枣等药食同源的食材辅助调理。
2、慢性失血
月经过多、痔疮反复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长期失血情况,易造成血虚并累及气机,形成气血两虚证。除针对原发病治疗外,可遵医嘱使用复方阿胶浆、人参养荣丸等补益气血的药物,必要时需通过输血纠正重度贫血。
3、久病耗损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病等,或产后、大手术后未及时调养,均可能耗伤气血。此类患者多见形体消瘦、动则气促,治疗需在控制原发病基础上,选用十全大补汤、生脉饮等方剂培补气血,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气血双虚涉及多种病因,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节食或劳累。若出现头晕心悸、月经量少等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到正规中医院进行脉诊、舌诊等辨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和生活方式干预,切勿自行滥用滋补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