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通常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物理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法进行改善。日常护理是基础,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感染,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遵医嘱用药。
1、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改善痱子的关键。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处,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沐浴产品。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有助于汗液蒸发,减少皮肤摩擦。避免搔抓痱子部位,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2、外用药物
无感染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痱子粉可吸收多余汗液,但需注意粉末可能堵塞毛孔。若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3、口服药物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瘙痒严重者可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儿童需选择适合剂型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体温升高超过38.5℃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4、物理治疗
局部冷敷可暂时缓解瘙痒症状,用冷藏的生理盐水浸湿纱布敷于患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紫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适用于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痱子。
5、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温度在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60%。婴幼儿每日洗澡后注意擦干皮肤褶皱部位,成人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易出汗人群可定期使用含薄荷脑成分的爽身产品,但需避开皮肤破损区域。
出现痱子后应及时修剪指甲避免抓伤,婴幼儿可佩戴棉质手套。若痱子持续一周未改善,或出现脓疱、发热等感染征象,建议到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刺激性药膏,糖尿病患者更需注意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