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经常抽筋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由低钙血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期挑食或节食可能导致钙摄入不足,而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调节。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引发抽筋。此外,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寒冷刺激导致肌肉痉挛,均可表现为抽筋,通常休息后可缓解。
2.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可能导致血钙水平降低。当血钙浓度低于2.1mmol/L时,可能引发手足抽搐、肌肉强直性收缩,常伴随口周麻木、手指麻木等症状,需通过静脉或口服钙剂治疗。
3.腰椎间盘突出症
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引发下肢放射性疼痛及肌肉痉挛,尤其在久坐、弯腰时症状加重。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异常,可通过牵引、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管腔狭窄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肌肉缺血缺氧易引发痉挛性疼痛,常见于夜间或活动后。典型表现为患肢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严重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建议日常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食物,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若频繁抽筋伴有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血钙检测、腰椎CT、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等检查,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