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止不住可能与生理性凝血功能异常有关,也可能是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或肝硬化等疾病的表现。若出血无法自行停止,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小板数量显著降低时,可能出现皮肤瘀斑、牙龈渗血或伤口持续出血。常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治疗。
2、血友病
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导致,多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肌肉血肿或术后出血不止。确诊后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Ⅷ浓缩剂、氨甲环酸注射液或醋酸去氨加压素等药物控制出血。
3、维生素K缺乏
该维生素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缺乏时可出现皮下出血、鼻衄或消化道出血。新生儿出血症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者易发生,可通过补充维生素K1注射液改善。
4、肝硬化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患者常伴有皮肤黏膜出血、黑便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严重出血时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出现异常出血时应立即按压止血并抬高患肢,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尽快进行血常规、凝血四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等检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免加重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