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生理反应,通常由感染或炎症引发,既有潜在的益处也存在一定风险。常见的益处包括提升免疫反应、抑制病原体生长、辅助诊断疾病等;可能的坏处有身体机能紊乱、高热惊厥风险、脱水及电解质失衡等。
1、潜在的好处
提升免疫反应:体温升高可增强白细胞活性,促进抗体生成,帮助机体更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抑制病原体生长:部分细菌和病毒在高温环境下繁殖速度减缓,例如流感病毒在38℃以上活性下降。
辅助诊断疾病:发热特征如热型、伴随症状(皮疹、咳嗽)可为医生提供疾病线索,如幼儿急疹表现为持续高热后出疹。
2、可能的坏处
身体机能紊乱: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增加约13%,可能引发心率加快、食欲减退、烦躁哭闹等症状。
高热惊厥风险:3%-5%的5岁以下儿童在体温≥39℃时可能出现抽搐,多与家族遗传史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相关。
脱水及电解质失衡:持续发热会增加隐性失水,若未及时补液可能引发口干、尿少甚至酸碱失衡,婴幼儿更易发生。
儿童发热期间建议保持环境温度22-24℃,衣着宽松利于散热。体温38.5℃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同时配合物理降温。若出现抽搐、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查脑膜炎等严重疾病。家长应避免过度捂汗,注意观察患儿饮水量和尿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