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反复发作时可考虑通过日常调理、手法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干预等方式改善。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日常调理
患者需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或剧烈晃动头部,睡眠时可垫高头部15-20度。日常需注意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疾病,适当补充维生素D,降低耳石脱落风险。
2、手法复位
这是耳石症的首选治疗方式,包括Epley法、Semont法等。医生通过特定头位变动,使脱落的耳石颗粒回归椭圆囊,80%以上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缓解眩晕症状。
3、药物治疗
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地芬尼多片、盐酸倍他司汀片等前庭抑制剂缓解眩晕,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但需注意此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以免抑制前庭代偿功能。
4、手术治疗
对于年发作超过3次且复位无效者,可考虑半规管阻塞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手术有效率约85-90%,但存在听力下降、耳鸣等并发症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5、心理干预
反复发作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可通过认知行为治疗配合阿普唑仑片等抗焦虑药物改善。同时建议加入患者互助团体,通过成功案例分享建立治疗信心。
耳石症复发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日常生活中需建立眩晕发作日记,记录诱发因素及持续时间,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避免自行服用止晕药物掩盖症状,延误复位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