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通常具有缓解肩臂痹痛、疏通经络气血、改善上肢麻木、疏散风热邪气以及辅助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作用。该穴位多用于调理局部经气,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发挥其功效。
1、缓解肩臂痹痛
肩髃穴位于三角肌区,深层有旋肱后动、静脉的分支。中医认为刺激此穴可疏通肩部经络阻滞,促进气血运行,对于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肩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等病症有较好的缓解效果。
2、疏通经络气血
作为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肩髃穴能调节经脉气血运行。通过针灸或推拿可改善因经络瘀滞引起的肩臂沉重、酸胀,同时对颈项强直、上肢气血不畅等症状具有调节作用。
3、改善上肢麻木
该穴位可治疗因气血不足或经络受阻导致的上肢麻木不仁。临床常配合曲池、外关等穴位,通过激发经气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缓解中风后遗症或颈椎病引发的上肢感觉异常。
4、疏散风热邪气
肩髃穴具有祛风解表的作用,对外感风热引起的头痛、咽喉肿痛以及风热型瘾疹(荨麻疹)等病症,配合合谷、风池等穴位可增强疏风清热之效。
5、辅助治疗肩关节活动受限
通过艾灸或电针刺激可松解肩部粘连组织,增强三角肌和冈上肌的肌力,改善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障碍,常用于治疗五十肩(冻结肩)等运动系统疾病。
日常应注意避免肩部受凉,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若出现持续性肩痛或活动障碍,建议及时到针灸科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穴位治疗。自行按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暴力点按造成软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