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脚后跟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走路、跑步或穿着鞋底较硬的鞋子,可能导致足跟部肌肉劳损或局部软组织受压,从而引发疼痛。这类疼痛通常在充分休息、更换柔软鞋垫或减少活动量后逐渐缓解,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长期受牵拉或反复劳损可能引发无菌性炎症,典型表现为晨起下地时足跟刺痛,活动后稍缓解。急性期需减少活动,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氟比洛芬酯贴膏、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外用药物缓解疼痛,配合足底筋膜拉伸锻炼。
3、跟腱炎
跟腱过度使用或运动损伤可能导致跟腱止点处炎症,表现为足跟后上方疼痛和肿胀。治疗需制动休息,急性期可冰敷,慢性期可采用冲击波治疗,严重者可遵医嘱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抗炎药物。
4、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长期牵拉刺激可能引发跟骨骨质增生,骨刺刺激周围组织时可能引发疼痛。若疼痛剧烈可通过局部封闭治疗缓解,日常需使用足弓支撑鞋垫减轻筋膜张力,必要时需手术切除骨刺。
若排除运动损伤、鞋子不适等生理性因素后仍持续疼痛,建议到骨科就诊完善X线、超声等检查。日常需避免赤脚行走,运动前后做好足部拉伸,体重超标者建议控制体重以减轻足部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