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患者可通过日常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以及及时就医等方式促进恢复。由于感冒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通过合理护理即可缓解症状。
1、日常调理
患者需注意休息并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温开水、米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摄入,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需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2、物理治疗
若出现发热症状但体温未超过38.5℃,可通过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咽喉肿痛时可适当饮用蜂蜜水缓解不适,鼻腔分泌物较多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3、药物治疗
针对发热超过38.5℃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解热镇痛药。若伴随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选用氯雷他定片、盐酸伪麻黄碱片等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
4、预防并发症
感冒期间需避免用力擤鼻或抠鼻,以防引发鼻出血或中耳炎。咳嗽时应注意用纸巾遮挡口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症状,或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感冒症状加重,需立即前往医院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需注意感冒患者不可擅自联合使用多种复方感冒药,避免药物成分过量引发肝肾损伤。若用药后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诊处理。日常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提升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