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该疾病通常与血管病变、血液成分异常等因素有关,可引发多种神经系统症状。
1、定义
中风在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因脑部供血中断或血管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缺血性中风由血栓阻塞脑血管导致,占全部病例的80%以上;出血性中风多因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危及生命。
2、症状
典型表现为突发性面部歪斜、肢体麻木或无力,常伴有言语不清、理解障碍等神经系统缺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表现,这些症状多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
3、诱因
长期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可加速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易形成血栓。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可使中风风险增加3-5倍,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突发中风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发病后4.5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日常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既往有中风史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