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颤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寒冷、情绪紧张或剧烈运动后,可能因肌肉收缩产热或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短暂性发颤。这类情况通常无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暖、平复情绪或适当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2、低血糖
血糖水平过低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手抖、出汗及全身发颤等症状。建议及时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果汁等,严重时需静脉注射葡萄糖。日常应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空腹。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代谢亢进,表现为手部细颤、心悸、多汗等。需通过甲功检查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必要时进行碘-131治疗或手术。
4、神经系统疾病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等疾病可能导致静止性或姿势性发颤。例如,帕金森病典型表现为静止时手部“搓丸样”震颤,可遵医嘱使用左旋多巴片、普拉克索片等多巴胺能药物,并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症状。
若发颤持续存在或伴有头晕、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完善血糖、甲状腺功能、脑部CT等检查。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切勿自行滥用药物掩盖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