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膝内翻和膝外翻是常见的下肢发育异常问题。膝内翻表现为双下肢伸直时两侧膝关节间距增宽,呈“O”型腿;膝外翻则是双踝关节间距增宽,呈“X”型腿,可能与生理性发育、维生素D缺乏或骨骼疾病有关。
1、生理性原因
儿童在2岁前常因宫内姿势影响出现轻度膝内翻,3-7岁可能因生长调节出现轻度膝外翻,这些生理性改变通常随着骨骼发育逐渐改善,期间双下肢力线变化幅度多在8度以内,多数无需特殊干预。
2、病理性因素
严重或持续加重的畸形需考虑病理性原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导致骺板发育异常,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膝内外翻;Blount病等骨骼发育障碍疾病会引起胫骨近端生长板异常;创伤后骨骺损伤、感染性关节炎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畸形。
3、诊断评估
医生通过观察站立位双下肢力线、测量膝间距/踝间距、评估步态进行初步判断。X线检查可测量胫股角确定畸形程度,血液检测维生素D和钙磷水平有助于鉴别营养性因素,骨龄评估能判断发育状态。
若发现儿童下肢畸形超过生理范围,或伴有疼痛、步态异常等情况,建议尽早就诊小儿骨科。医生会根据病因选择观察随访、支具矫正、药物治疗或截骨手术等方案,2岁后持续存在的膝内翻或8岁后未改善的膝外翻需重点关注。日常注意保证维生素D摄入,避免过早负重行走,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