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手法一般包括厉刮法、角刮法、边刮法、旋刮法以及揉刮法等,具体操作需根据部位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以下从操作特点、适用部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1、厉刮法
刮痧板与皮肤呈90度垂直,利用刮痧板角部在穴位上做短距离快速刮拭。此法适用于头部、关节等骨骼凸起处,可疏通经络并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皮肤。
2、角刮法
使用刮痧板厚棱角侧边倾斜45度接触皮肤,沿经络方向直线刮拭。多用于肩颈部、背部等肌肉丰厚区域,可改善局部气血瘀滞,缓解肌肉酸痛。操作时需保持角度稳定,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刮拭。
3、边刮法
利用刮痧板长边与皮肤呈30-60度倾斜,沿单方向进行较大面积刮拭。适用于四肢、胸腹等平坦部位,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寒湿痹痛。操作时需注意刮拭长度控制在10-15厘米,皮肤出现微红即可停止。
4、旋刮法
以刮痧板为中心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刮拭,着力点集中在板角处。适用于腹部、关节周围等部位,可调理脏腑功能,缓解腹胀、关节僵硬。操作时应配合被刮者呼吸节奏,避免在骨突处施力过猛。
5、揉刮法
将刮痧板平贴皮肤,施加压力同时做环形揉动。适用于腰骶部、肩胛区等软组织丰厚处,可松解深层筋膜粘连,改善慢性劳损。操作时需配合介质油使用,揉动频率控制在每分钟20-30次为宜。
进行刮痧时需注意选择边缘光滑的牛角或玉石刮痧板,操作前涂抹介质油减少摩擦。体质虚弱、皮肤破损或出血倾向者不宜进行,刮痧后需避风保暖,适量饮用温开水促进代谢。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